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›历久弥新再迭代,C2000的破局之作
历久弥新再迭代,C2000的破局之作
日期:2024-11-28
.jpg)
深圳的早晨,依旧阳光明媚,温暖如春。德州仪器C2000™ 实时微控制器全新系列新品发布会拉开了帷幕。
在电机驱动器和太阳能系统等关键应用场景中,实时故障检测是维护运行安全与长期可靠性不可或缺的一环。精准而及时地辨识或预见潜在故障,不仅能大幅增进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,更能有效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,确保人与设备的安全无虞。
当前,设计工程师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在于: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,精进实时控制功能,同时借由集成功能的加持,催生系统设计的革新突破。为此,德州仪器(TI)推出了其创新微控制器(MCU)解决方案,旨在实现边缘AI与高级实时控制的完美结合,推动系统效率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迈上了新的台阶。
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师英在会上表示:“全新TMS320F28P55x系列C2000™ MCU集成了边缘人工智能(AI)硬件加速器,可实现更智能的实时控制,故障检测准确率高达99%。而另一款全新F29H85x系列中的新型64位C29内核的实时控制性能比前几代产品提高了一倍多,其完整性等级可达到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(ASIL)D和SIL 3。”
.png)
从历久弥新到破局迭代
在分享新产品如何集成边缘AI功能并实现内核更新,在汽车及工业应用中实现更智能、更安全的处理时,师英表示,TI推出的新型MCU可实现边缘AI和先进的实时控制,提高系统效率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。
他介绍道,实时控制正在推动现代系统的发展,而嵌入式处理实时控制系统的中心。首要务精准感知物理世界,借助ADC与采样技术,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供处理器解析。以电机控制为例,电流、电压及位置信号经C2000 MCU处理,经复杂运算,通过PWM输出控制指令。此过程以MCU为核心,以感知收集信息,执行机构进行响应,而通信模块(EtherCAT、以太网、CAN等)确保信息畅通,构建实时控制系统的血脉。
.png)
他指出,面对提升实时控制性能与功率效率的双重挑战,寻求以经济实惠的成本优化控制功能,同时借助集成功能实现系统设计创新,已成为行业内的紧迫课题,其解决方案就是C2000™系列MCU。它以其非凡实力重新定义了实时控制的边界。
从TI C2000™ MCU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,自问世以来,它便承载着对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的不懈追求,逐渐成长为行业内备受推崇的标杆产品。20多年来,C2000™历经数代迭代,其性能不断增强,集成了更多先进特性和功能,满足了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,为各种复杂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。
.png)
今天,TI再次对C2000™ MCU进行迭代,最新力作——TMS320F28P55x系列实时MCU应运而生,标志着实时控制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纪元。该系列MCU首次整合了神经处理单元(NPU),开创了实时控制与边缘智能深度融合的先河。NPU的加入使得F28P55x系列能够在极低功耗条件下进行高效的机器学习推理,这意味着即便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,也能实现实时数据分析与快速响应,极大扩展了实时控制的应用范围与潜力。
与此同时,F29H85x系列的面市也不容小觑,作为基于TI新一代C2000™内核打造的高端产品,它拥有先进的功能安全性和信息安全特性。通过内置的多种安全机制与加密引擎,F29H85x系列为系统设计师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屏障,确保关键数据免受威胁,同时遵守最严格的安全标准,满足高风险行业的合规需求。
故障无处遁形,维护预测精确
师英介绍道,得益于NPU的强大算力,TMS320F28P55x系列MCU在故障检测方面展现出了超越99%的惊人准确率,这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健性与可靠性,同时也促成了整体系统结构的小型化及成本的有效控制。
TMS320F28P55x系列还凭借其丰富的配置,如高达1.1MB的集成式闪存、多达24个脉宽调制(PWM)通道、39个模拟数字转换器(ADC)通道优化了整个实时控制环路的性能,使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作出精准调控。
此外,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,TMS320F28P55x系列提供逾40款不同型号选择,涵盖存储器容量、封装大小、功能安全等级乃至网络安全性能等多个维度,充分展现了其灵活性与定制化优势。
.png)
在师英看来,边缘AI的兴起正在重塑决策的速度、效能与安全性格局。让计算能力前移至数据产生源头,即“边缘”地带,彻底革新了数据处理模式。以往需要上传至云端分析的信息,如今得以在设备本地即时解析,这意味着电子产品的反应时间将大大缩短,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,且因减少了远程传输环节,安全性也随之增强。
他进一步说道,在边缘做出决策的优势不言而喻,如更低的延迟、更高的电源效率、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他强调,边缘AI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,它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。随着物联网(IoT)、5G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边缘计算势必将进一步普及,成为促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、推动社会智能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。
他提到,实时优化系统故障检测是现代工程技术的一个核心课题,而当神经网络处理单元(NPU)与卷积神经网络(CNN)模型强强联合后,这场技术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这种组合不仅显著削减了故障识别过程中的延迟,相较于纯软件方案,降低5到10倍的延迟,还能在诸如电机轴承和电弧故障检测这样的关键场景中,实现99%的故障检测准确率。
.png)
这一突破意味着,系统能在第一时间捕捉细微异常,迅速作出响应,避免潜在灾难的发生,保障生产流程的平稳运行。通过结合NPU与CNN,一个故障无处遁形、维护预测准确无误的新纪元已经到来。
翻倍实时信号链性能
谈及F29H85x系列,师英表示,其搭载的新型C29内核让实时信号链性能翻番有余。该内核基于VLIW(超长指令字)架构设计,每周期最多支持8条指令并发执行,展现出卓越的数据吞吐能力和计算效率。其特别之处在于,它是专为契合当代汽车与工业安全规范而生,安全完整性等级直指最高标准ASIL-D与SIL-3,确保系统固若金汤。
此外,F29H85x系列内置的隔离式硬件安全模块(HSM)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有效隔绝未授权访问及网络攻击,筑起全方位防护网。尤为亮眼的是,其配备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单元(SSU)在维系实时性能的同时,还能防微杜渐,杜绝代码线程间可能出现的任何冲突与干扰,为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。这一系列举措,无疑彰显了TI对产品安全性的极致追求,为用户带来无懈可击的信任感。
师英进一步阐述道,凭借VLIW架构的加持,TI的新型C29内核展现出非凡实力,与前代C28内核相比,其性能跃升显著:电机控制、电源管理等,信号链性能飙升2至3倍,极大优化了系统响应;FFT处理速率暴增5倍,系统诊断、参数调节与电弧检测效率飞速提升;实时中断响应提速4倍,延迟锐减,支持实时中断;通用代码执行效率亦提升2至3倍,无论是指挥调度还是通讯交互,皆表现得游刃有余。
.png)
师英指出,F29H85x系列应用覆盖广泛,横跨OBC+DCDC+主机、牵引逆变器、电动助力转向、光伏逆变器、在线UPS乃至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。其对电动车(EV)实时控制能力的强化尤为突出,一方面,通过集成车载充电器(OBC)与直流/直流转换器等功能,系统效率显著提升,体积缩小,成本得到有效控制;另一方面,面向未来高性能电源拓扑结构,如矩阵转换器,F29H85x系列以及新一代高分辨率PWM和增强型ADC等功能,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实时性与精准度需求。
特别是,F29H85TU作为单芯片解决方案,不仅实现了实时控制的高度集成化,还兼顾了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,确保系统稳健运行的同时,规避潜在风险,为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他还演示了高压一体化电动汽车的典型OBC+HVLV DCDC+主机控制系统,原本各项功能各自独立部署,如今,这一切得以在F29x平台上实现高度集成,单颗MCU即能承载全部功能,既简化了系统架构,又提高了整体效能。
同样,在牵引逆变器应用中,双电机控制+旋转变压器+主机的复杂任务也能在单一MCU上完美整合。以往需要多个处理器协同工作,现在只需一颗F29x就能轻松搞定,不仅两个电机驱动、两个旋转变压器接口、以及主机控制,所有这些都在同一内核下高效运作,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集成优势。
.png)
师英还分享了SOLAX Power依托TI的尖端C2000™ TMS320F28P55x系列MCU及其边缘AI技术实现电弧故障检测,开发出一套领先业内的电弧保护解决方案的案例。在SolaX的产品线中有多款可选配的拉弧保护装置,它采用自主设计的人工智能模型,单次电弧判断时间短至5ms,可在检测到拉弧0.2s内快速自动切断电路,实现0误报率,从而更快速有效地识别电弧,预防由拉弧引起的各种事故,减少火灾等风险,最大程度上优化用户用电安全。
写在最后
据了解,TI还为新产品提供了C2000™ MCU F28P55X LaunchPad开发套件和F29H85x controlSOM评估模块,帮助设计工程师尽快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。
C2000™,凝结了TI多年深耕实时控制领域的精湛技艺与信号链巅峰性能。而这一实时MCU生态系统涵括多元应用、丰富的产品、硬核平台及开发工具,配以完善软件开发套件,可以构筑全方位创新体系,赋能开发者纵情探索,共创无限的可能。
推荐行业新闻更多